• <menu id="w4oac"><noscript id="w4oac"></noscript></menu>
    <code id="w4oac"><abbr id="w4oac"></abbr></code>
    <delect id="w4oac"></delect>
  • 查看: 8082|回復: 0
  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    [品清湖 人文] 【品清湖第二期】海豐麒麟舞(民俗)

    [復制鏈接]
    跳轉(zhuǎn)到指定樓層
    1#樓主
    發(fā)表于 2020-11-10 11:21:24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    海豐麒麟舞

    吳福欽


      海豐麒麟舞是廣東汕尾地區(qū)民間匯融武技、舞蹈、音樂和制作等傳統(tǒng)文化的武術(shù)隊伍,它與獅(俗稱:虎獅)舞齊名并列,主要流行于海豐、陸豐,以及傳播于香港、臺灣等地。
     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“假面胡人假面獅”、“奮迅毛衣擺雙耳”的詩句描述獅子舞。足見當時的舞獅與當代我們所見的形象略有近似。
      據(jù)《辭!酚涊d:“麒麟,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。其狀如鹿,獨角,全身鱗甲,尾象牛。與龍、風、龜并稱為“四靈”,多作為吉祥的象征。
      據(jù)初步考證,清順治十八年(1661年),鄭成功遣派部將蔡德忠、方大洪、馬超興、胡德帝、李式開化裝到福建莆田南少林寺為僧,利用南少林寺為掩護,秘密開展“反清復明”的活動,設(shè)立烏旗、紅旗、赤旗、白旗、綠旗五大組織在各地長期相繼發(fā)展。之后,開創(chuàng)以獅、象、麒麟等舞蹈和武術(shù)傳播各地。
      清乾隆年間,福建的獅舞和象舞傳入海豐,麒麟舞是在獅舞的基礎(chǔ)上演變而來,人們將麒麟、獅、象統(tǒng)稱為“虎獅”。然而,海豐麒麟舞具有精彩奪人的舞蹈藝術(shù)特色,它與全國各地的麒麟舞有不同之處。
      麒麟舞是由民間技藝制作的麒麟、鼓樂藝人和武術(shù)館等組成,經(jīng)過專業(yè)人員的指導和苦功訓練而有規(guī)律的舞蹈,是一支擁有50多人或更多人數(shù)的武術(shù)隊伍。
      海豐麒麟的造型比較獨特,它比廣府的“醒獅”和客家的“蓋仔獅”的獅頭偏大,古樸的型狀體現(xiàn)大腦袋和張開獅口,神氣逼人的大眼睛,金色獨角,夸張手法的藝術(shù)形象展現(xiàn)了麒麟的威武雄風,猛烈中蘊藏祥瑞,充滿智慧和靈敏。
      麒麟的制作以竹篾、冰秋紙、色料為主要材料,先用竹篾扎成麒麟頭的形狀,糊裱上多層冰秋紙,其眼、耳、嘴等部位均粘上豬鬃、馬鬃或植物纖維,晾乾后,以金色、青色、白色、紅色、黒色等色料畫染和點綴其角、臉、牙、鼻、眼、眉、嘴等形態(tài),再涂漆光油以保護其形色。麒麟的額頭上畫著“先天八卦”圖案,八卦主要寓意為法寶辟邪;麒麟頭角掛上紅布彩球,紅布垂掛在兩耳,彩球內(nèi)包藏著五色缐和縫衣針數(shù)百支,針的作用是以驅(qū)煞。麒麟頭制成后,還要以花布或白布畫上鱗甲的圖案,制作狀如麒麟身的“獅被”,并配上“麒麟尾”。制作“獅被”也有突出武館或鄉(xiāng)村標志的講究,“獅被”與頭部相接處以烏色、紅色、赤色、白色、綠色等布料疊篷而成,第一片布料的顏色則是象征該館(鄉(xiāng))的標志,如紅布則為紅旗,黑布則為黑旗等等,整幅“獅被”長度約一丈余,寬約三尺。
      海豐麒麟舞的原始舞蹈大都沒有“紫微星”、“魁星”兩位伴蹈者,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,為了更豐富文娛節(jié)目,其中,馬厝舖村麒麟舞增添了伴引舞蹈的“紫微星”、“大頭和尚”的藝術(shù)人物;圓山村麒麟舞增添了“紫微星”、“魁星”的藝術(shù)人物。獅舞的配蹈者是“紫微星”、“大頭和尚”、“米嘴娘”為角飾,從獅舞和麒麟舞的情景分析,分別象征佛教與道教的文化內(nèi)涵。
      麒麟舞的活動期間以春節(jié)為主,亦為祠宇落成和大型慶典之際,現(xiàn)身舞蹈,被人們尊為“驅(qū)煞”、“迎祥”之曽。
      海豐諺語云:“正月,煎甜粄,睇虎獅”,這是表達人們對春節(jié)熱鬧的“虎獅”觀賞場面的寫照,一邊吃著甜粄,一邊觀看獅舞或麒麟舞的表演。
      從清代開始,海豐“獅舞”和“麒麟舞”與武術(shù)經(jīng)歷了不同階段的發(fā)展,至民國時期已達到鼎盛狀況,形成了壯觀的精彩藝術(shù)表演。
      幾乎每一個鄉(xiāng)村都擁有一個武館或虎獅班,這對活躍群眾的體育運動和豐富其精神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為發(fā)揚和繼承傳統(tǒng)武術(shù)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      海豐麒麟舞隱藏著多層次的傳統(tǒng)文化禮儀,通常在鄉(xiāng)村祠宇前表演時,首先安置大鼓為祖師爺座,與祠宇相對,在大鼓中間為司鼓者、兩傍分別為大鑼、大鈸、大嗩吶的執(zhí)事者和武館的師傅;大鼓祖師爺座前的地面擺設(shè)兩張草蓆,一橫一縱形成“丁”字,向著祠宇,以寓意預祝貴村(族)“添丁”,將獅(麒麟)爺安放在草蓆上。數(shù)十名武士按預先排演的次序分別站立于四周,形成一個圓圈,寓意著“團圓”、“團結(jié)”,其中有兩位武士站在邊沿,各執(zhí)木棍交叉為“乂”字,寓意為“仁義”,以顯尊嚴。據(jù)說,虎獅在表演時,避忌狗竄入,否則會有意外的閃失出現(xiàn),這兩位執(zhí)木棍的武士便是護法者。
      各項預備工作就緒,便是表演“行獅詩”的舞蹈,首先舉行“八仙賀壽”和“送子”的筒易禮節(jié),寓意添福添壽添財丁的佳兆。麒麟舞的表演節(jié)目分為八個儀式:一是開門揖禮,二是雄威出洞,三是巧遇仙童,四是尋吃咬虱、五是醉夢憩息、六是醒悟得道,七是歸山收跡,八是以禮相酬。
      海豐麒麟舞以其靈智、雄猛、威勇、慈祥等高技情節(jié),突出其逼真的神態(tài)、動態(tài)、靜態(tài)等形象,隨著大鼓的擊法,大鈸的助威,大嗩吶依照各個節(jié)段先后吹奏《雙清調(diào)》、《三寶賢》、《哭皇天》、《福德詞》等令人動聽的樂曲。
      麒麟舞自右側(cè)起步旋于左“行八門”的方式,即以“離、巽、震、艮、坎、乾、兌、坤”八個方位(向)而舞蹈,展現(xiàn)出壯觀而藝術(shù)精彩的場景。在“開門揖禮”、“雄威出洞”、“巧遇仙童”的節(jié)段時,大嗩吶吹奏著《雙清調(diào)》的樂音,這一舞蹈表演的情節(jié)是描述麒麟出洞下山后,遇到尊奉玉皇上帝玉旨下降人間收伏麒麟的紫微星君,他化作仙童,頭戴童帽,身上背著玉賜的“八卦寶劍”,左手執(zhí)仙拂,右手拿彩球,俗稱他為“弄獅夷”。仙童千方百計施展法力,與頑強雄威的麒麟(獅)展開了驚人的斗爭,玉皇上帝還派下魁星爺前來助陣。繼而,麒麟舞在《三寶賢》的樂曲伴奏下,表演它尋食咬虱的場面,獅(麒麟)為了自身防御毒蟲,以咬虱為本能,這寓意著潔身自律的象征。場景描述仙童因年幼無知,迷戀于玩耍獅(麒麟),不慎被它吞下肚里,獅已飽腹,就地休息,這時候,大嗩吶吹起了悲涼的《哭皇天》的樂調(diào)。在關(guān)鍵時刻,魁星爺急中生智使出法寶,唸唸有詞地與麒麟作出拼搏,才將活生生的仙童救出了,在魁星爺?shù)膸椭,仙童終于降伏了麒麟,謝天謝地了。此時麒麟已恍然大悟了,在即將騰云升天時,以禮八拜,大嗩吶以《福德詞》的曲調(diào)作為“收獅跡”的場景。
      海豐部分武館的麒麟舞沒有配搭“仙童”和“魁星爺”,它在表演過程中即省去《哭皇天》的樂段。
      麒麟舞圓滿之際,便是進行武術(shù)表演的“盤五彩”節(jié)目了,緊接著,武館隊伍中以“牛角”吹響了振奮人心的號角,大嗩吶以高昴熱烈的散調(diào)配合大鼓、大鑼、大鈸的奏響為武士們助威的陣容。
      武術(shù)表演的“盤五彩”分為:拳術(shù)套路、棍術(shù)套路、拳對拳、空手對短刀、空手對鐵托仔、鐵尺對鐵托仔、鐵托仔對鐵托仔、短刀藤牌對鐵托仔等等。從對打到混打,眾人吶喊助威,表演達到最高潮,但在大年初一日則避忌武斗,不例行“盤五彩”。拳術(shù)和棍術(shù)分別按該館武者的年齡自少至大次第而表演,同時,由館里的拳術(shù)師傅和棍術(shù)師傅分別“收拳尾”及“收棍尾”。
      海豐武術(shù)文化源長流遠,經(jīng)歷數(shù)百年的繁衍和傳承,形成了諸如“羅山拳”、“圓山拳”、“吞吐拳”、“萬仙拳”、“詠春拳”等等,武術(shù)隊伍中幾乎每個鄉(xiāng)村或大家族都設(shè)立武館,諸如可塘鎮(zhèn)的“義興館”、“和義館”、“本義堂”,附城鎮(zhèn)馬厝舖麒麟舞隊、圓山新順館和新興館,赤坑鎮(zhèn)南塗的“協(xié)義館”、“勝興館”,公平鎮(zhèn)的“五福館、“聯(lián)平館”,城東鎮(zhèn)的“東興館”等等。
      麒麟舞(獅舞)不但以彰揚其威武,它還具有其禮儀和禁忌的規(guī)制。
    一、麒麟舞(獅舞)的禮儀主要有:
      1、獅班在出獅前要擇定吉日舉行開館儀式,全班(館)人員在師傅的帶領(lǐng)下祭拜祖師和獅爺,并為獅爺開點靈光,在師傅的指導下開啟演習武術(shù)和獅舞。
      2、每年年底預先聯(lián)系某村作為開演的落足點,叫“開棚”,于次年正月底便到此村作為“收獅跡”的儀式。
      3、春節(jié)期間,獅班進入鄉(xiāng)村時要起鼓樂,首先參拜社神廟宇、祖祠、或武館,然后按路序到各家各戶參拜,舞隊負責提簋籮者先行遞送拜帖,村里各戶必備鞭炮燃放和回送紅包以示答謝意。
      4、如果兩處的獅班在路途中偶然相遇,雙方必須暫息鼓樂,互送武館的禮帖,雙方人員循規(guī)蹈矩地從路邊走過,雙方的麒麟(獅)頭由舞蹈者捧置于右手邊胸前與肩平位。兩列隊伍走過后,才能各自起鼓響鑼。如果雙方是頗具友好的獅班,可以在相遇的路途舉行“雙獅互拜”的相會禮節(jié)。
      5、麒麟(獅)與唱曲班相遇時,則應(yīng)蹲伏并向曲班的田老爺行參拜禮。
      6、獅班在進入某鄉(xiāng)村時,發(fā)現(xiàn)已有獅班正在表演時,必須停息鼓樂就地等候,期待對方舞完離開后,方可進鄉(xiāng)起鼓,但是,設(shè)置祖師爺?shù)拇蠊膭t不能在剛離場的原處重位。
      7、若遇正在唱曲的曲班,必先暫停鼓樂,然后走近曲班起鼓參拜田老爺,再互送拜年帖后即停鼓離開。
      8、凡進入鄉(xiāng)村,如有武術(shù)名家或前輩所在,必先遞送禮帖登門恭候,然后,進行獅舞參拜。
      9、麒麟(獅)班離開鄉(xiāng)村時,要再回首參拜后停鼓樂。
      10、如須乘船過渡江河時,上船前必先起鼓參拜水仙爺和渡神,獅頭先乘渡船過對岸,然后是鼓樂、人員依次乘船,所有人員登岸集合后,響起鼓樂和舞揚麒麟(獅)回首參拜水仙爺和渡神。
      11、麒麟(獅)班在途中偶遇喪事或出殯的,暫停鼓樂。
      12、抱拳揖禮,以左手拇指藏匿伸出四指為掌,蓋疊于右手,右手握掌為拳,出此揖禮以示“五湖四海為一家”,象征謙讓恭候和團結(jié)友誼。
      13、各個武館都有自己信仰和供奉的主神,一般常見的有:達摩祖師、趙太祖師,三達祖師等;在祖師爺龕上橫額寫著“火風院”三字,將“火”字倒寫是啟發(fā)學武之人應(yīng)刻苦之意;祖師爺龕都有其對聯(lián)標志,諸如:“法力移星斗,英雄作祖師”、“起步從師教,技變在人心”、“且將吞吐取勝,還把努力爭強”、“好架不離吞吐熟,妙拳維在揣摩精”、“拳法無方全靠練,真?zhèn)髅钚g(shù)在于勤”、“膽大心雄隨變化,眼精手快見高低”、“欲展威風凌猛虎,全憑義氣貫長虹”、“修身故要談文理,治次何妨論武功”、“在宋英雄稱作帝,后人欽仰以為師”、“功從祖授勤由己,技出師傳巧在人”等等。通過各式各樣的對聯(lián)文化,藉以弘揚武術(shù)精神,迪發(fā)人們勤奮練功的效應(yīng)。
      二、麒麟舞(獅舞)的禁忌主要有:
      1、開館之際,成員中如遇有居喪披孝未滿百日者、或家庭有產(chǎn)婦未彌月者,均應(yīng)迴避,不宜到館(場)參加麒麟舞(獅舞)的活動。
      2、麒麟舞(獅舞)隊伍在路途中,避忌偶遇牛只,牛只見到麒麟和虎獅,則要奔赴與之“搏斗”,獅班須充分做好防御措施。
      3、如某村有開挖新的水井,必須先向預期進入該村的獅班說明,以讓他們作出“退煞”的準備。
      4、麒麟舞(獅舞)在表演前的“起鼓樂”時,全體成員不得坐或蹲著,應(yīng)迅速站立“丁”字架的虛步,以避開“五行之煞”。
      5、在表演過程中,避忌狗或豬竄入場地,否則有意外事情發(fā)生。

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市民注冊

    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    客服投訴、違法和不良信息、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:0660-3277345 舉報郵箱:swsmw@qq.com

  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    中文欧美日韩久久,免费婬色男女乱婬视频国产,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14,麻豆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99九九这里只有精品2
  • <menu id="w4oac"><noscript id="w4oac"></noscript></menu>
    <code id="w4oac"><abbr id="w4oac"></abbr></code>
    <delect id="w4oac"></delect>